1、奥地利第一季度新增光伏产能下降20%
奥地利光伏协会PV Austria周三宣布,根据初步行业估计,奥地利2025年第一季度的光伏产能新增容量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约20%。根据E-Control发布的一份报告,去年前三个月奥地利新增光伏发电容量497 MW。然而,到年底,光伏需求的下降趋势已经很明显。总体而言,2024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为2.2GW,低于2023年的近2.5GW。
2、欧盟“牵手”英国宣布将推动碳市场协调互认!
本周一,首次欧英峰会成功举行,欧盟与英国在安全、防务、移民、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等多个领域达成一系列新协议。在峰会上,欧盟委员会与英国政府发布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双方将建立机制,实现排放配额体系的协调与豁免权互认。该机制意义重大,它允许原产于对方司法辖区的商品在进入欧盟或英国市场时,相互免于征收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税项。这一政策覆盖发电、工业热力、重工业、海运和航空等多个高排放行业,对推动全球碳减排和贸易公平具有深远影响。
3、洪都拉斯即将启动1.5 GW招标会
洪都拉斯国家电力能源公司(ENEE)已向电力能源监管委员会(CREE)提交了购买1,500 MW容量和能源的国际公开招标过程的招标规则。据能源部长Erick Tejada称,一旦CREE批准,将正式启动招标工作。此次招标过程将首次进行反向拍卖,并对出价进行连续数轮的经济性评估。此次招标要求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项目占比65%,其余35%为不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800 MW 将于2028年初进行试运行,300 MW将 于2029年进行试运行,其余400 MW 将于2030年进行试运行。
4、又一地拟将13:00—14:00设为谷电时段,电价下浮60%
5月16日,贵州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优化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意见的公告,拟调整峰谷平时段。文件指出,根据电力系统负荷、新能源消纳以及季节变化等情况,3—11月中午的13:00—14:00为谷电时段。为充分发挥峰谷分时电价信号作用,更好地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发展,现结合我省电力供需形势、用电负荷变化、新能源出力特点等因素,省发展改革委起草了《关于优化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5、违建、逾期!近800个风光项目遭“搁浅”
近日,山西、宁夏、陕西、福建等多个省市排查新能源项目建设情况,废止了一批“占位”的新能源项目,共计789个,其中光伏项目废止、调整容量近32.7GW,风电规模约7.81G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等约7.65GW。废止项目的原因,主要为逾期未开工、无法推进、未按时并网等原因。具体来看,江苏省废止容量最高,将备案后2年内未开工建设的约12.31GW光伏项目移出项目库;山东、贵州废止规模均超5.5GW;山西、广西废止容量规模均超3.3GW;此外,内蒙古、江西、福建、山西均超1GW以上。
6、总投资近1亿元!内蒙古百兆瓦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示范项目环评公示
5月15日,内蒙古库伦旗政府就活石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百兆瓦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示范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首次公众参与公示。公示显示,该项目于2024年11月备案,建设单位为活石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据公开资料显示,活石与羲和光电科技 (库伦) 有限公司是活石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6日,法定代表人为WONG YAU ISABEL,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是一家以从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7、海泰新能拟在印尼投建2GW电池片及1GW组件项目
5月19日,海泰新能发布关于对全资子公司增资的公告。根据公告,为加快印尼项目建设进度,海泰新能拟通过使用募集资金增资的形式,向子公司增资1.46亿元人民币,变更完成后子公司注册资本约为5840亿印尼盾(以项目公司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最终核准结果为准)。海泰新能印尼2GW光伏电池片及1GW组件项目,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PT GREEN VISION SOLAR,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一期投资3亿元人民币,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金额1.46亿元人民币(最终转出金额以资金转出当日专户合计余额为准),通过对子公司增资的形式完成募集资金支付。项目建设期限为投入建设后15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