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开区企业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联合南京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光子学》发表重大研究成果,成功攻克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面积制备难题。
校企联合首创的“气淬辅助的原位涂层技术”,刷新了两项柔性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纪录,大幅缩小了柔性与刚性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差距。
在仁烁光能的展示室内,校企合作研发团队正围绕一块应用原位涂层技术的柔性光伏样品展开讨论。从工艺细节优化到规模化量产可行性分析,从市场应用需求调研到中试流程推进,团队成员各抒己见,这也是在为后续规模化量产打基础。
成立于2021年的仁烁光能,由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团队创立,自诞生起便深耕产学研协同创新。
此次项目研发过程中,南京大学团队率先开发出“原位添加剂涂层策略”,以全新工艺提升柔性基板上的薄膜质量。仁烁光能则凭借全球领先的全钙钛矿叠层设备与工艺技术,承担起工艺创新与资源支撑的关键角色,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使实验室技术成功适配工业级涂布设备,在30×40 平方厘米的柔性基板上实现宽带隙薄膜单次成型。
李曼亚
南京大学在读博士、研究论文第一作者
“可以用喷漆这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比喻。传统的喷漆形式把补漆剂和主漆混合到一起,会导致颜色不均,或者厚度不均。我们是在主漆喷洒完之后,在漆面将干未干的状态下,再对表面的小裂纹等缺陷,通过离子通道定位地进行补漆修复,从而使我们的漆面更加平整。”
技术突破带来亮眼成果:
此次研发的小面积柔性全钙钛矿叠层电池,能量转换效率达到27.5%;首次实现的大面积模组,经权威认证效率达23.0%。两项指标均刷新同类器件的世界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电池展现出卓越的机械稳定性:在10毫米弯曲半径下,可承受10000次折叠,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97%以上。
这一科研成果背后的依托是校企分工协作的创新模式:南京大学课题组聚焦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仁烁光能则瞄准市场需求与量产痛点优化工艺、适配设备,让前沿技术快速具备产业化条件。
刘晔
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我们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产学研用平台,以高校的基础研究作为技术支撑,降低整个企业或者说产业成果转化的风险。”与传统光伏电池相比,柔性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具有轻量化、低成本、可弯曲、高效率等优势,在建筑、移动设备、车顶天幕、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仁烁光能将继续深化“基础研究—中试—产业化”的合作模式,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中国方案。